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,欧盟终于点头了

 行业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4-05

此后,英利中国以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,继续在光伏市场攻城拔寨,同时也积极向上游布局。

同时,从能源转型+电力改革双重角度来看,双碳战略的落地,最终的受益者可能还是终端电厂、电网环节。技术型态上,大多数光伏股都走出类似双顶、三角形整理的形态,现在龙头领涨股还在整理走势之中,未来的走势是不上即向,一旦选择了向下走,对整个板块的杀伤会很大。

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,欧盟终于点头了

光伏板块的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,在碳达峰、碳中和路径下,光伏市场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,光伏企业的盈利也有着一定的保障。市场对双碳政策红利的炒作已出现开始由光伏上、中、下游向终端投资商即电厂切换的信号,近期华能国际(600011)、中国电建、上海电力(600021)的强势 上攻,表明大大小小的电力股有可能成为在2022年市场热点,电力牛有望贯穿2022。基本面上,电力股有国企改革、电力改革、电价上调等利好加持,题材更为丰富。光伏股难以重拾牛市的根本,本质在于经过2年的上涨后,已经充分消化了未来成长和盈利空间。在资本裹挟下光伏股曾疯狂无两,而历来的大牛市之后,都是繁华过后留下一地鸡毛。

目前看,上机数控(603185)、上能电气(300827)都回调了50%以上,晶科科技(601778)、固德威等个股都回调了30%左右,阳光电源(300274)、隆基股份(601012)、通威股份(600438)回调了10-20%左右,连续杀跌过程中做空动能有所减弱,技术上存在随时反弹的需求,但是能否重拾升势存在一个较大的未知数。比如说中利集团(002309),刚刚就发布一个预亏公告,2021年预亏32亿元-40亿元,上年同期亏29.2亿元。目前,颗粒硅在工艺流程、装备成套、工程安装、物料平衡、构筑物方面实现模块化,具备标准化、体系化、数字化、模块化的复制能力,可有效支撑起协鑫产业拓展规模、快速达产。

更重磅的消息是,此次参与保利协鑫股票配售的均为长线投资者,其中主要由高瓴、新华资产领投。云栖资本柯鸣表示。去年2月2日,隆基股份宣布与江苏中能签署了一项硅料采购长单,江苏中能将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向隆基股份及其7家附属公司销售合共不少于91400吨多晶硅。当天,保利协鑫子公司江苏中能宣布扩产5.4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。

这意味着,短短一年时间,保利协鑫的股价涨了十倍。仅仅一个月后的2月8日,其股价就涨至3.65港元。

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,欧盟终于点头了

这家久负盛名的资本大鳄再一次在光伏领域点燃了价值投资的火焰。在2021年度科技与数字大会上,朱共山还对协鑫集团的科研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,即核心公司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%以上,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%以上。如今,硅料价格仍超过20万元/吨。本次调研活动两周前的2021年11月10日,该公司刚刚宣布新增2万吨颗粒硅项目投产。

当年,江苏中能开始自主研发颗粒硅技术,并通过收购海外资产,实现颗粒硅量产。资料显示,高毅资产是国内投研实力较强、管理规模较大、激励制度领先的平台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。高瓴入股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,说明资本市场对FBR颗粒硅技术路线是高度认可的,相信这一定代表未来趋势。保利协鑫凭什么逆境重生?朱共山在2021年度科技与数字大会上的话或许给出了答案。

保利协鑫之所以敢于向挑剔的机构投资者开放自己的秘密武器,源于颗粒硅产品已日臻成熟。这家资本巨擘此次获配10亿股份,占总配股数的约49%。

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,欧盟终于点头了

高瓴资本上一次在光伏行业掀起轩然大波的是2020年12月20日,该公司斥资百亿元入股有着光伏茅之称的隆基股份。最近的一次调研是在1月6日-7日。

截至1月20日收盘,该公司股价为2.45港元,市值664亿港元。对协鑫集团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子公司硅料龙头保利协鑫(HK:03800)来说,尽管现在正处寒冬腊月,但它的春天却已经来临。事实上,在二级市场,机构早已闻风而动。第一能源在新年致辞中,朱共山称,发展之路没有唯一解,但有最优解:科技是第一能源,创新是对症困惑的良药。认证证书上显示,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.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,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公司此前所创下的全球最低每功能单位57.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纪录。3个月后,另一家上市公司上机数控(SH:603185)再次带来百亿订单

下游企业将电池片进行封装后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光伏组件,因此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是决定最终组件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。龙头企业对电池产能的重视,让自身话语权有了极大提高,减少对第三方电池的采购也是大势所趋。

但正如前文所述,电池片对组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,因此电池片出货排名一直都是业内关注焦点,甚至可以说仅次于组件。爱旭股份则是更为纯粹的太阳能电池企业,2020年全年营收为96.64亿元,其中单晶PERC太阳能电池片营收为93.45亿元,占比高达96.7%,毛利率为14.50%,和通威股份基本保持一致;其次是太阳能电池代加工业务,营收约为3.13亿元,毛利率为25.35%。

因此,专业电池厂商一般会在多种技术路线上同步进行研发,导致其毛利率较低,上市企业相对较少。其中,通威股份是以农牧业务上市,后续切入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,如今已成为我国硅料和电池片双龙头。

企业一旦在技术路线上出现重大战略失误,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。在垂直一体化趋势下,组件企业早已将硅片和电池牢牢抓在手中,尤其对电池格外照顾。2021年,位于泾河新城的隆基绿能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一号厂房正式交付,该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,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电池生产基地。电池片市场格局将愈发稳定,如无意外,本次出货量排名将延续数年时间。

由此可见,虽然太阳能电池对最终组件效率至关重要,但相关企业却只是赚点辛苦钱,且处境愈发艰难。和此前PV InfoLink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电池片出货量保持一致。

近年来,在市场降本增效的需求下,太阳能电池技术经历了从BSF到PERC的切换,下一代电池技术HJT、TOPCON、IBC、HBC等呼之欲出。与此同时,电池片领军企业为了提高业绩,也在层层加码。

近日, 2021年全年电池片出货量排行榜出炉! 图片来源:PV InfoLink根据PV InfoLink调研数据统计,通威再度拿下全球电池片出货量出货量冠军,爱旭股份紧随其后,三四五名分别为润阳、潞安、中宇。据其年度报告显示,2020年通威股份太阳能电池、组件及相关业务营收约为155亿元,占比高达35%,仅次于饲料、食品及相关业务,但其毛利率仅为14.54%,同比减少5.67个百分点。

在本次榜单的五个企业中,仅有通威股份和爱旭股份为上市企业,润阳近日刚被曝出计划在今年2月提交IPO申请的消息,潞安、中宇皆未传出上市相关消息。根据规划,2022年底通威电池产能将超过55GW;爱旭股份电池产能达到45GW;润阳高效电池产能在2021年底达到35GW。本次排名不计入垂直一体化厂商对自有组件产能的出货,因此并未看到隆基股份、晶科能源等巨头企业的身影,同时也较为客观的反映了电池片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情况。无独有偶,晶科能源高达8GW的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产线也在近期全线贯通。

由此可见,在组件企业极力摆脱对第三方电池企业的依赖、主流电池厂商通过扩产提高业绩的双重压迫下。太阳能电池片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,企业将采购的硅片进行检测后,再经过表面制绒及酸洗、扩散制结、等离子刻蚀及酸洗、镀减反射膜、丝网印刷、快速烧结等工序,制成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片

但正如前文所述,电池片对组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,因此电池片出货排名一直都是业内关注焦点,甚至可以说仅次于组件。由此可见,在组件企业极力摆脱对第三方电池企业的依赖、主流电池厂商通过扩产提高业绩的双重压迫下。

电池片市场格局将愈发稳定,如无意外,本次出货量排名将延续数年时间。和此前PV InfoLink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电池片出货量保持一致。